您当前位置是: 研究成果

殷红:银行在绿色债券领域的明显优势

2015-05-26  来源:中财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日前,中国绿色投融资对话平台专家研讨会暨气候融资高层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RCCEF独家推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的发言摘要。中国绿色投融资对话平台将持续推动相关话题的讨论、促进深入的跨界交流。.......


一.继续发挥银行在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中的作用

首先,银行在中国融资体系中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从社会融资总量来看,2014年末,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66.3%;如果再考虑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规模,占比达到了87%左右。其次,银行在中国债券市场投资主体中仍占主导地位。从债券市场结构来看,目前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市场,债券发行量占比达到97%;而银行又是银行间市场的核心参与机构,债券托管量占比接近93%。所以,银行无论是在间接融资还是在债券的直接融资市场上,在中国仍然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直接投融资主体还比较单一,下一步还需要多元化。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为核心的信用体系仍然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分析上述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信用基础薄弱的问题。有学者说过,债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企业信息披露不到位,软约束缺失;二是信用评级制度仍不完善,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信力的不够,使得信息不够透明,投资人不能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获得平衡,所以对投资人的吸引力比较差;三是信用违约处理机制尚未建立,投资人尚不具备风险承担的意识。2014年3月,上海“超日债”违约,对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中国首单债券违约,引起了市场强烈反响。所以目前中国的信用基础依然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得直接市场能够吸引到大量的资金来到这个市场上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提供方更愿意把钱放在银行或者是通过银行进行投资。这也我国银行存款比较高,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增长快的原因之一,因为银行这个渠道是投资人更愿意选择的。工商银行2014年末理财产品为1.98万亿,增长幅度是48%,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从这一点可以证明,银行在这里面发挥投资人和融资方之间桥梁的作用,在中国市场上是比较有优势的。所以要积极发挥银行在绿色债券中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 银行在绿色债券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一)资源

银行拥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有丰富的储户的资金,其实他们是在不断的寻找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的。还有相当数量的机构投资者。同时银行拥有融资人,也就是说银行掌握着企业客户和项目的情况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很好的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起到桥梁的作用。因为银行比较了解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以及自己作为投资者的角色,同时了解客户和了解项目,我想这一点是银行所掌握的资源。

(二)标准

银行经过长期的信贷、投资和理财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客户和项目选择的标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对于绿色绿色债券来说,首先应该定义什么是“绿色”。比如说工商银行自2007年以来在同业中率先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机构;目前印发了61个行业绿色信贷政策,鼓励和引导全行积极支持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其次,确定衡量标准。我们借鉴赤道原则和IFC绩效标准,按照企业、项目与环境的友好程度进行了4类12级的分类,并与客户评级和质量分类结果进行关联,实现了对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量化管理。无论是绿色信贷政策还是绿色分类都是为了识别和选择绿色发展的企业和项目,以便以信贷或投资等金融服务的形式给予支持。工商银行在这个领域信贷余额已经达到了6500亿。我想银行有这样的基础,可为定义什么是“绿色债券”、选择绿色项目、实施风险管理等提供很好的实践参考。

(三)流程

我们具有规范的审批和风险管理的流程,这个流程经过国际先进经验、模型和国内信贷实践的检验之后,对于投资者来说,他就会取得一种信任。可能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方面,在市场上其实有增强投资人信心的作用。能够起到防范风险,增加收益的作用。

(四)创新

从绿色债券的角度来说,银行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的代理发行人,就像我们的理财产品一样,建立投资人的资金池,把这个资金池投向某某特定的公司或者是特定的项目,或者投向一类的公司或项目。还可以直接做发行人,在这个角色下,下一步可以创新的就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也就是我们把刚才讲到的6500亿的绿色贷款,可以作为证券化所支持的贷款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这些创新可以给企业提供项目前期、股权、债权、搭桥等一系列资金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由于银行可作为市场标尺,它的标准是按市场的眼光选择的,要扩大银行在这里面的参与程度以及融资的范围,也就是说要把规模扩大的话,一些财政资金和政策通过免税、贴息、担保、增信等措施,可以起到财政政策通过市场手段撬动私营部门资金向绿色领域流动效果,这样银行便可以更多的参与进去。银行本身在机构治理方面、政策标准体系、产品服务体系、分类体系以及流程管理体系等各方面搭建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以便更好地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当然我不认为一定要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才可以实现涉及财政资金项目的封闭运作,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个帐户管理问题,就是说如果财政资金需要封闭运作,那需要设立资金的专管帐户进行管理和运作,而不一定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比如工商银行一直倡导的绿色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是某部分人的绿色,而是整个工商银行从调查环节到审批环节,到最后风险管理环节以及各相关产品部门都要秉承的一种理念以及遵循的标准和政策,整个流程过程中都要按这个标准去审视。


三.压力测试

这个项目从去年11月我们接到课题之后就组成了课题组,我们在总行的层面由研究所牵头,风险部和信贷部一起组成了课题组。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意义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找到风险因素对银行的影响程度,对银行信用风险乃至财务报表影响的程度;

二是为银行调整投融资政策标准,提出投融资结构调整方向给予决策支持;

三是为监管部门考虑环境与社会风险提供监管决策的支持。


从我们和国际交流的情况来看,国际上在这方面的总体思路目前有两种:一是从下向上做;二是从上往下做。现在我们所做出来的最主要还是从行业的角度把环境因素影响最大的行业先逐个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做了火电和水泥行业,环境政策变化以后,对这两个行业企业的成本增加会有多少。它的成本增加会对它的还款能力有多大的影响,从而会波及银行信用风险有多大,这两个做出来应该说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目前采用从上往下做方式的,是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压力测试,碳交易可能影响的行业会比较多,但它从价格因素的角度探索对所涉及行业的影响。我认为这个项目是非常有价值的,和巴塞尔协议Ⅲ里面的风险因素,如市场因素或者是信用风险的因素相比,它不仅是一个资本计提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对于未来投资的指引,而这点也是我们和国际交流过程中大家的一个共识。


关键词:银行 绿色债券 压力测试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