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研究成果 > 政策研究

王信: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

2019-11-19   

....

作者|王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20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要求金融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开放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局部地区试点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以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金融改革“探路”。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性开展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区域金融改革各项试点成效显著


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以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范围涵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工业化转型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内容涉及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以及农村和小微等普惠金融,有效推动了区域改革开放创新,也为全局共性的问题探索总结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运用金融手段探索发展新动力的有效模式。例如,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以构建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渠道为核心,探索形成以机构设立、经营机制、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直接融资、金融监管“六个专项”为特点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模式,相关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截至2019年6月末,武汉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295.97亿元,同比增长11.25%,当年新增238.76亿元。江苏省泰州市以建设产融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设立科技金融风险担保资金和专项补偿资金,创新民营小微企业全链条融资服务模式,完善产融对接机制,探索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截至2019年6月末,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4%,比改革试点前提升1.5个百分点;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较改革试点前提升7.7个百分点。山东省青岛市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完善和行业创新,立足区域特点和优势,在机构引进、产品创新、市场开放、人才汇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不断开拓全球合作关系,深化与财富管理先进区域的合作,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等方式,推动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积极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推动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一是金融支持雄安新区改革开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已设立雄安分行,非银金融机构也陆续落地雄安新区,对雄安新区授信规模和非信贷融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为下一步金融支持新区大规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9年8月末,雄安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911.5亿元,较雄安新区成立时增长了113.2%;各项贷款余额291.5亿元,较雄安新区成立时增长了59%。二是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水平,强化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充分发挥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金融服务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前,征信机构协同监管、商业票据支持机制、经济金融数据共享机制等方面探索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三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水平。稳步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有序推动跨境移动支付便利化、香港代理见证开户试点、贸易金融平台建设等创新业务。截至2019年6月末,银联港澳版“云闪付”APP、微信和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等移动支付项目按计划落地;香港代理见证开户试点共开立46476户。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自治区)试验区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反响。一是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不断调动绿色金融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五省(自治区)试验区先后出台20余个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文件,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一系列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来满足不同绿色项目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五省(自治区)试验区陆续推出了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绿色市政债券等近200项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使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江西省赣江新区于2019年6月成功发行3亿元全国首单认证的绿色市政专项债券。广州市花都区创新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产品,带动企业自觉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转型发展。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包括成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高标准地把好绿色项目入项目库的关口,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目前,五省(自治区)试验区均成立了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通过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点,五省(自治区)试验区积累了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市政专项债券、成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等经验做法。与此同时,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球主要国家中唯一设立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相关探索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试验区积极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多个境外国家和港澳地区开展绿色金融合作,取得了良好反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成为绿色金融“中国经验”的一张靓丽名片。


积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新格局。上海等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多项本外币创新试点在全国复制推广。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管理措施,稳步发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境外人民币借款等创新业务,出台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等外汇措施,推动企业用活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截至2019年6月末,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收支总额1.70万亿元;累计办理3418笔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自由贸易账户,在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和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截至2019年7月末,上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36.2万亿元;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6万亿元。经过探索,多项本外币创新业务,如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经过自贸试验区先行试点后在全国复制推广。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推动人民币在东盟和南亚跨区域使用为重点,探索人民币对泰铢、柬埔寨瑞尔等非储备货币区域挂牌交易,打造多层次区域性货币交易模式,加大金融服务边区力度。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进一步强化面向东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交易和跨境投融资服务。


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支持民生持续改善。河南省兰考县紧紧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重点夯实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开发普惠通APP和建立乡村服务站,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金融服务体系、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通过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共同发力,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信息采集难、风险防控难等问题,达到了降成本、促竞争、有效改善金融展业环境的效果。试验区创建以来,兰考县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农户获贷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浙江省台州市以完善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主线,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通过打造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平台和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方式,形成以“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为主要特征的小微金融服务经验,不断推升金融服务精准度,相关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如浙江泰隆银行践行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出以“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抵押品,电表、水表、海关报表)为核心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和风险控制技术,锁定众多有强烈信贷需求而得不到较多关注和服务的小微客户,走出了一条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特色发展道路。截至2019年6月末,台州小微贷款(含个人)贷款余额3700.6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为46.1%,显著高于全国和浙江省平均水平,小微贷款户数38.11万户,比试验区获批时增加14.12万户。此外,浙江省丽水市、四川省成都市、吉林省、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地区等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也积极探索农村产权融资、涉农直接融资和农业保险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出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便农取款等多项成功经验。


此外,区域金融改革将防范化解风险视为贯彻始终的重要命题。在推动创新发展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注重把关金融创新风险,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浙江省温州市积极探索区域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通过因企施策、分类处置、隔离风险传染路径、控制风险释放节奏等方式,有效遏制互联互保风险。试点以来,温州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从最高4.69%降至2019年6月末的1.11%,下降了3.58个百分点。上海自贸试验区构建跨境资金流动金融安全网,上线运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资金监测系统,准确掌握自由贸易账户交易信息。尽管近年来部分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震荡和风险,但自贸试验区风险管理体系经受住了考验,自贸试验区的跨境资金流动未出现异常,也没有成为热钱流出入套利的管道。


总的来看,区域金融改革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能力,促进了我国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提升。通过区域金融改革,充分发挥了地方改革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各地区你追我赶、创新发展的改革格局,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全国层面的整体改革积累可复制推广经验。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的改革试点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可,有效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当前区域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时也应当看到,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新形势下需要平衡好“促改革”和“防风险”的关系。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平衡难度有所上升。比如,当前形势下资本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大进大出,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冲击,资本项目可兑换相关试点缺乏稳定有利的外部条件。鉴此,针对试验区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诉求,需要处理好“促改革”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稳妥有序予以推进。二是改革涉及多项政策和多个部门的支持配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区域金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政策及对应的部门较多,需要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充分发挥试验的协同效应。三是个别地方在落实中央精神方面还有差距,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相对不足。有的地方在开展试点过程中,寄希望于国家能够给予特殊政策,为其带来资金、补贴及其他各种优惠措施,对于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认识不全面,提出的改革试点举措针对性有所不足,难以有效落实。



继续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深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持续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加大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发展创新力度。


一是坚持区域金融改革要服从服务于宏观政策的大局,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深入研究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支持中小银行发展。


二是明确目标,统筹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以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三农、科技创新以及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对有试点意义的改革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压实地方责任,防范金融风险。


三是及时对试点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宣传,将已形成的可复制经验加快向更大范围推广,使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举措更好发挥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实效。


四是建立动态调整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机制。对于试点期限结束、达到目标且无特殊需要的试验区,及时结束试点;对于有必要继续深入探索的试点,在第三方评估基础上动态调整试点任务,建立完善“有进有退”的工作机制。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