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合作交流 > 通知公告

绿金委“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2025年工作启动会

2025-04-14   

....

2025年3月26日下午,绿金委“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在京组织2025年工作启动会,邀请各成员单位代表分享各自最新研究进展,共商2025年的研究与实践重点方向。会议由北京绿金院研究员殷昕媛主持、北京绿金院副院长白韫雯致辞,同时邀请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物多样性公约》处负责人王也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资源调动谈判的最新进展。


回顾2024年,研究组在课题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13项课题阶段性成果已在2024年9月21日的绿金委年会上发布。同时,研究组公开出版发行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年度报告第二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金融2024年度报告》,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企业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白韫雯指出,近期,国内外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在信息披露政策体系、资金支持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金融机构实践创新以及多边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构建了系统性支撑框架。同时,她简要回顾了2024年研究组的工作进展,重点包括:成员单位数量增至40家,其中包含15家金融机构;持续支持成员单位深入开展信息披露、案例与机制等多项课题研究;推动知识产品编译与推广等。强调,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自然和生物多样性金融将作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核心引擎,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与强化市场激励,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最后,她表示,今年,研究组将继续推动资源整合与跨领域协作,促进生物多样性金融从理论研究向实践落地转型。


王也指出,COP16续会在资源调动议题方面取得了两项重要进展。一是通过了关于解决《生物多样性公约》资金机制问题的路线图。该路线图以中国方案为蓝本,分步解决资金机制问题,具体包括:制定理想资金机制的技术标准;以此标准为依据,针对全球环境基金(GEF)等现有资金机制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定或新建资金机制。二是通过了更新版资源调动战略,该战略全面涵盖了资源调动手段并允许各国自主选择适配路径;强调逐步淘汰或改革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激励措施;鼓励缔约方制定国家层面的融资计划。


在各成员单位代表分享环节,来自11家成员单位的代表对各自所开展课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大核心议题:

在信息披露与风险管理领域,成员单位在指数与指标构建、绩效评估考量、工具开发以及与水相关的具体议题分析等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一是构建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指数并验证其对融资结构优化的实际效应,推动形成标准化披露框架与市场激励机制;二是依据《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披露指标体系,促进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标准化;三是探索将绩效评估融入ESG风险管理体系,为差异化授信与贷后监控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开发基于TNFD框架的生物多样性风险量化评估工具,为企业提供精准识别与量化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新途径;五是分析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ESG披露框架,以应对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战。


在投融资机制创新、市场化工具探索与案例研究领域,成员单位在系统梳理进展、模式创新以及区域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梳理全球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的政策进展,以及机制、产品和工具的创新等,展示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在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方面的创新实践,并提出当前生物多样性金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的机遇;二是探究股权投资模式,通过创新金融手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持续资金解决方案;三是探索混合融资模式,通过引入国际资金和社会捐助,支持生态绩效提升;四是聚焦东南亚农食系统投融资的良好实践和典型模式,分析其可持续转型的投资机遇与需求。


在与生物多样性协同领域,成员单位在可再生能源推动以及气候变化减缓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一是通过梳理风电、光伏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程,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生物多样性协调发展;二是通过推动自然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协同。


最后,殷昕媛对研究组2025年工作计划进行了阐述。她表示,2025年,研究组将聚焦以下四大领域:一是协调、支持创新研究,通过定期组织研讨会,为各成员单位提供政策解读与研究支持,同时推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年度报告第三卷的出版与发行;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加强课题研究与落地实践的协同,并在2025绿金委年会上组织平行论坛;三是搭建专家网络,邀请生态与金融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自然相关信息披露、生物多样性信用等重点议题;四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北京绿金院作为TNFD在中国的咨商机构,将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自然相关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等。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