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会议回顾 | “亚洲自愿碳市场互联互通”国际研讨会 ——关键议题与专家建议

2024-12-27   

亚洲多个地区的自愿碳市场或碳信用机制发展迅速....

由香港绿色金融协会(HKGFA)、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和MVGX控股联合主办,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支持的“亚洲自愿碳市场互联互通”国际研讨会于2024年8月26日至27日在香港成功举行。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及行业从业者,共同围绕亚洲自愿碳市场发展的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旨在通过经验共享、政策协调和能力建设,推动亚洲自愿碳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会议由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主席、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博士主持。


近年来,亚洲多个地区的自愿碳市场或碳信用机制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和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重要机制。但当前,各自愿碳市场之间缺乏互操作性,各市场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也面临挑战,导致区域市场的综合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与会专家认为,亚洲应充分利用其兼具碳信用供应方和需求方双重角色的独特优势,探索不同市场间实现互联互通的示范路径,为国际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在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探讨了以下亚洲自愿碳市场亟待解决的挑战:


一是全球范围内缺乏对碳信用的明确政策信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于碳信用在实现气候目标中的作用看法不一,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需求下降。二是各国在设计自愿碳减排市场的机制、标准和操作规范时,普遍缺乏对互联互通的考虑。此外,跨市场的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等关键基础设施尚未建立。三是多数亚洲自愿碳市场缺乏将合规市场(如碳税或碳排放交易机制)与自愿市场联动的机制,未能有效开发市场内的碳信用需求。四是各国对《巴黎协定》第六条的不同解读导致了跨境碳信用交易政策的不明确,成为区域市场互联的重要制约因素。五是碳信用的开发、验证和注册成本高昂,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地区和小型项目参与者的参与,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碳信用价格透明度低和数据共享机制的不足,也对市场效率和信任度构成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与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是建议主要国家政府及国际组织明确重申碳信用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重要性,支持企业利用高质量碳信用抵消范围三排放,并通过该机制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项目提供融资。二是建议与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和国际排放交易协会(IETA)等国际组织合作,为亚洲自愿碳市场的政策制定者和参与者提供能力建设服务,推动其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三是建议国家政府明确碳信用跨境交易规则,特是对应调整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的要求,区分碳信用的合规用途(即用于抵消碳排放市场或碳税的缴纳基数)和自愿用途,同时为自愿用途保留灵活空间。四是建议创建区域碳信用交易数据监测系统,跟踪跨境碳信用流动,并探索流量调节措施。五是建议借鉴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共同分类目录”的经验,研发适用于亚洲自愿碳市场的共同标准,提升碳信用产品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公信力。六是提议成立“亚洲自愿碳市场工作组”,牵头协调区域内合作,提供技术援助,并代表亚洲参与全球政策对话和标准制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与政策协调,亚洲自愿碳市场有潜力为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研讨会的详细综述请见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英文版文件。

/upfile/file/20241227212718_230206_45683.pdf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