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绿色金融作为支撑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的金融要素总和,其创新力度和广度关乎绿色经济的增长。8月19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在天津举行。
来自联合国、政府部门、国内外金融机构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积极献言献策。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3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地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地处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京津冀城市群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城市。绿色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鲜明导向,绿色金融则是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仅将促进天津和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也必将在全国范围内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天津在绿色金融领域起步早、发展快,早在2011年天津就开展了绿色金融项目试点,2013年国内首个绿色供应链管理市场化综合服务平台在于家堡金融区正式成立。如今,“绿色金融”已被写入《天津市金融创新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阎庆民在致辞中表示,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十分重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对天津的定位是“一基地三区”,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天津将继续探索实践,力争为国家制度创新作出贡献。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结合国际谈判的有关经验,建议要对绿色金融所支持的绿色项目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如果定义不清晰,投资者就很难来配置资源,也就无法评估绿色投资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政府也就无法对绿色投融资提供定向的激励机制。沙祖康认为,绿色金融要真正走进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共发展,金融是魂,产业是体,以绿色金融的手段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绿色经济的增长。
尽管绿色金融一路“高歌猛进”,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但人们对于绿色经济尤其是绿色投资带来的经济价值回报仍存疑虑。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绿色投资创造的更多是社会价值这张“面子”,却无助于赢得经济价值的“里子”,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经济价值。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刘珺在论坛发言中表示,这一观点并不准确。刘珺认为,绿色投资与经济回报呈高度正相关,绿色投资本身同样创造经济价值,而非只是简单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绿色投资是可谋的、有前途的。当前最重要的是将绿色投资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市场量化,没有量化就没有办法投资,难以区分某种债券是绿色、灰色还是黑色,而一旦将绿色因子进行嵌入,就一定会极大地推动绿色投资的发展。
从目前看,现有的绿色金融体系能否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看来,现有的金融体系在适应绿色发展的问题方面有挑战、有压力。银行绿色信贷规模非常大,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周月秋表示,主要体现在如果按照原有的信贷流程和原则,会遇到初期资本不足的问题,同时,技术资本转换成现金流还没有完整的机制。另外,从直接融资方面来讲,信息披露可能还没有涵盖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对此,周月秋建议,在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者主体、政府、监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努力。他认为,绿色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发布后,对于三方面力量的集合应该会发挥比较好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税收、补贴等方式,把绿色项目在经济效益上不太充分的方面进行一定的补偿。此外,监管部门应解决绿色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标准和监督信息的强制披露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