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2025年3月28日下午,中英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京举办2024-2025年度全体会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英国驻华大使馆金融与专业服务参赞贺维尹(Michael Harvey),为会议作开场致辞。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授信审批部资深专家殷红,代表工作组中方牵头机构总结了年度工作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工作计划。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张文佺、CDP中国资本市场业务主管朱聆围绕可持续信息披露发表了主题演讲。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研究规划团队负责人刘霞、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朱白澍、Impax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可持续投资及投后管理总监李睿等成员机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会议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主持,成员机构及相关专家约60人在现场或在线参加了会议。
英国驻华大使馆金融与专业服务参赞贺维尹(Michael Harvey)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中英绿色金融合作近期取得多项突破: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69项成果中,10项聚焦绿色金融,凸显绿色金融在双边协作的战略意义;Michael介绍了近期中英两国绿色金融和气候合作的动态, 包括中国财政部于伦敦发行首只绿色主权债的计划,伦敦金融城市长访华,中英能源对话。Michael强调,双方将深化可持续信息披露实践合作,重点推动ISSB标准的落地,并强化政策制定与市场联动,支持监管完善披露指南。Michael呼吁中英作为全球两大主要经济体,应引领可持续信息透明化,为全球绿色金融体系注入新动能。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新一期的工作组作为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成果,继续获得两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工作组应聚焦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气候风险量化分析、转型计划披露等议题,继续为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政策标准的修订提供实践支撑与市场经验。目前,香港上市的40余家中资金融机构(含32家中资银行)将按港交所要求执行ISSB标准,后续内地监管协同将降低银行合规成本。工作组宜结合在港机构及湖州银行等经验,开展转型计划披露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授信审批部资深专家殷红指出,当前成员机构已增至23家,覆盖银行、保险、资管等多领域,中方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100万亿元,合作深度与广度持续提升。工作组近年举办20余场能力建设活动,助力央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制定及修订,发布转型金融及信息披露等报告。殷红指出,全球地缘政治及欧美政策波动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但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政策趋势,在金融领域,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金融机构达到42家,这些机构将根据港交所要求在未来逐步按照ISSB标准进行披露。下一步,工作组将继续扩大成员覆盖、提升定量信披质量、支持监管政策优化,并深化与CASI等国际平台协作,推动ISSB标准中英实践。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张文佺指出,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正推进重大修订,其中针对金融机构投资类范围三排放的标准调整将成为关键,预计2026年形成征求意见稿,2027年正式发布。张文佺介绍,针对GHGP修订已成立4个技术工作组,其中有中方多名专家深度参与。与金融行业相关的重点议题包括:推动投资类排放核算与碳核算金融联盟(PCAF)协同,优化组织边界设定方法及数据质量评分机制,强化金融机构对供应链碳排放的追踪要求。张文佺认为,GHGP新版标准将力争平衡核算灵活性与气候治理紧迫性需求,为ISSB等国际标准提供底层支撑,预计影响全球上万家企业。
CDP中国资本市场业务主管朱聆,就企业和金融机构转型信息披露进行了专题介绍。基于二十多年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经验,CDP在2021年开发了一套气候转型相关的披露指标,这套指标遵循TCFD推荐的四大支柱,涵盖9个领域21个具体指标,重点聚焦企业发展战略、财务规划等与转型特别相关的问题。朱聆就2023全球企业的转型相关披露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主要国别的情况,不同行业的表现,以及资本市场主要指数成分股企业的披露情况等。朱聆指出,包括CDP在内的国际上一些主要的框架和标准,对于哪些要素构成一个可信的气候转型计划这一问题,认定标准正在逐步趋同。
在随后的成员机构分享环节,来自江苏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mpax资产管理公司的代表分别就可持续信息披露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研究规划团队负责人刘霞,介绍了江苏银行在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的系统性创新——将信息披露职能前置至绿色金融业务部门,推动其从合规工具转型为业务驱动力。通过分阶段对标TCFD、TNFD等国际标准,结合长三角区域特征开发本土化气候压力测试模型,并率先开展范围三资产层面的碳核算,为江苏银行制定转型规划奠定了技术和数据基础。同时引入TNFD的LEAP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方法,探索开展自然相关的信息披露工作。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绿色金融部朱白澍,系统介绍了重庆农商行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领域的创新成果。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重庆农商行构建了“1+3+22+N”发展框架,将超过20项授信制度引入绿色发展相关条款,并通过特色文化活动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不仅参与制定多项地方标准,还率先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绿色信贷系统。在转型金融领域,重庆农商行积极利用转型贷款来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的转型要求,近期永川支行落地了全市首笔造纸行业的转型贷款。
Impax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可持续投资及投后管理总监李睿,分享了Impax在可持续与转型领域的长期投资实践。Impax是净零资产管理者(NZAM)联盟首批成员,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目标。Impax在净零转型评估体系中将被投企业分为三类,对应不同的气候相关沟通策略。在投研体系中,Impax将气候因素纳入所有投资决策,并将49%资金配置于提供气候解决方案的相关企业,并且通过与企业和相关监管机构的沟通推动被投企业气候转型。Impax深入研究气候物理风险,发现15%的投资组合面临高风险,Impax通过与半导体、数据中心等行业的深度沟通合作,量化评估不同情景下的潜在损失。
最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授信审批部资深专家殷红对会议进行总结,再次对长期支持工作组的领导、专家和金融机构成员代表表示感谢,并对来年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