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研究成果 > 政策研究

上海错失“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启发与展望

2017-07-03   

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家大张旗鼓强调绿色发展的基调相比,上海并没有真正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践与绿色发展的要务相结合,体现为几点,绿色金融规模占比较低、绿色金融创新不足、绿色金融实践单一,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上海无法在绿色金融的现有发展中发挥与其地.......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首批实验区设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主要任务包括充实绿色金融主体结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强化政策扶持,及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6月26日,央行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江西省赣江新区、贵州省贵安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与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湖州市与衢州市等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从目前七部委的方案中可以看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融合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不仅意味着绿色金融本身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并在未来5年取得飞跃性的突破。同时,这还意味着,中国的绿色金融实践将完全有可能走出国际上现有的发展模式(如基于“赤道原则”的发展模式),成为具有中国自身元素和特色绿色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在过去5年里,自贸试验区是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试验田,那么,在未来5年里,基于绿色+发展的绿金改革试验区无疑将成为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试验田,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其意义已完全不输于自贸试验区。

在此,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作为在内地各项指标排名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为何会没有入选本次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在新一轮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上海如何找到自身的位置,上海究竟应该如何作为?

上海为何会错失“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6月16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回答记者提问的回答中,陈行长解释了试验区选择的依据,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因为绿色金融是五大发展理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试点工作还是要有充分的代表性,既要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也要考虑到空间布局,东部、中部和西部都要覆盖到。二是这五个省(区)在前期都已经积极探索了绿色金融实践,在支持产业绿色转型、支持绿色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甚至在环境权益交易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三是这五个省(区)的地方政府的领导都高度重视,比较早的就开始申报绿色金融的创新试验区,而且这五个省(区)都已经做了或者承诺要建立财政、地方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有的还承诺了在引进绿色金融人才方面也要给予激励机制。”

上述解释说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选择实则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除了在空间和发展阶段上进行平衡的需要之外,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有一定发展基础和领导的重视。那么,上海为何会错失“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一则,上海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上有没有基础呢?应该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金融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也在绿色金融上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尤其是在绿色债券的发行上,绿色指数的设计上,以及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尝试,形成了系列的成果和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家大张旗鼓强调绿色发展的基调相比,上海并没有真正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践与绿色发展的要务相结合,体现为几点,绿色金融规模占比较低、绿色金融创新不足、绿色金融实践单一,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上海无法在绿色金融的现有发展中发挥与其地位相称的领先作用。

在最近公布的“2016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中,一共58个奖项中,其中只有两项与绿色金融有关,分别是新开发银行的2016年度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债券系列产品。从中可见,即便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元年(2016年),上海并未在绿色金融创新上取得足够的进展。事实上,从绿色金融对绿色+发展两个关键领域的全覆盖而言,其中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

二则,领导是否重视呢?判断的依据有两方面,一是申报工作是否积极,二是激励机制是否实施或承诺。我们不确定上海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上的申报工作是否积极,但就激励机制而言,就公开的信息而言,上海并没有在财政、地方税收优惠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激励绿色金融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从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建设目标来看,制度创新固然比政策优惠来得更加重要,但在绿色金融初创阶段,绿色金融市场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培育和扶持,尤其是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指标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法律法规探索、绿色金融组织流程再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环境确权、绿色金融风险防范等等各个领域,都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引和支持。

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上海应该有何作为?

笔者认为,尽管上海没有入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但不意味着上海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相反,上海应该积极进取,将自身在经济金融科创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动力,大幅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展望未来,有几方面值得探索。

第一,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层面上探索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金融”的后工业发展模式;

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是否就没有绿色发展的挑战和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截至目前,上海仍然在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治理、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面临着相当大的改善空间,为此,上海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绿色发展问题,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环境综合整治、崇明生态岛建设、河长制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为此,笔者认为,上海的绿色金融要想方设法,服务于这些看似属于经济、环保、城建部门的工作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绿色投融资方式,助力于本地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转型等任务;

第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探索和实践建立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确立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战略;

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各种绿色金融实践,在最大程度上,使得各种金融要素服务于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此,上海有必要在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指数体系、风险防范等平台性的公共服务上开展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金融的推广和复制奠定基础,当然,上海也有必要在绿色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上发挥国际性大都市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上海要研究制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促进计划和政策体系,落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有关指导意见;

在制度创新之外,上海要在新一轮的绿色金融发展竞争中胜出,就有必要尽快开展相关的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绿色金融促进计划和政策体系,主要侧重于促进绿色金融的要素整合,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效率,包括但不限于税收、财政和人才等领域的优惠政策,譬如能否开展一些部门间融合的改革尝试,开展绿色金融组织机构的设立和组织流程的再造,率先建立强制性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鼓励本地银行积极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以及在碳金融上实行多元化的改革创新,打造和培育第三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与科创中心建设相呼应,开展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等。

总之,只有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上海才能够迎头赶上,成为与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重镇,成为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金融重镇。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环境经济观察”)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