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研究成果

首份上市企业自然成本货币化研究发布

2015-10-30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和英国Trucost公司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成本档案:以32家水泥企业为例》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的上市公司首次开展了企业自然成本货币化的核算和分析,为32家水泥上市公司建立了环境成本档案,以.......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和英国Trucost公司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成本档案:以32家水泥企业为例》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的上市公司首次开展了企业自然成本货币化的核算和分析,为32家水泥上市公司建立了环境成本档案,以期推动将实质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投资和政策决策过程。1029日下午,清洁空气创新中心的解洪兴主任与英国Trucost公司亚洲业务总监黄超妮女士联合向来自金融界及国家环保部门的专家和各界记者介绍了这一报告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与报告成果,并接受了专家的点评与媒体提问。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繁荣经济发展的背后,也承受着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自然资本的过度消耗已在反向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并未充分反映商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得环境成本在商业决策中被严重低估。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解洪兴主任解释说,中心此次联合英国Trucost公司,历时一年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报告支持自然成本核算方法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帮助投资机构开展绿色投资决策,共同支持中国的空气污染防治工作。

鉴于公众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研究团队选择了对大气污染贡献较大的水泥行业作为研究的试点行业,并基于32家在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水泥企业自行公开的数据信息开展研究。研究表明,这些企业的水泥产量相当于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6%,共产生了1954亿元的大气污染外部成本,如果将这些外部成本内化,将可能抵消掉32家水泥上市公司67%的熟料和水泥收益及43%的公司总收益。如果将大气污染成本内化为熟料的价格,熟料的价格将上涨72%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政策部主任沈晓悦,大力赞扬了《上市公司环境成本档案》研究进行的大量调研与分析工作,她认为,该研究以扎实的基础调研分析工作,结合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分析模型,弥补了中国当前的企业环境治理、环境成本方面进行量化的理论性、基础性研究的欠缺。这一研究成果,对企业未来的决策,以及对于推进产业的优化,还有绿色信贷的指导、指引上面,都非常有价值。中国工商银行信贸与投资管理部的胡桂斌处长,则从银行投资决策的角度出发,认为该研究报告能够更好地帮助投资机构识别“哪个行业的自然成本占的高、或者社会成本付出的代价更高,我们的信贷资金自然地通过价格的手段,我们就会很好地引导这些产业的发展。”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但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还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环境成本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的支持方,能源基金会的环境项目主任赵立建认为。以水泥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发现,32家水泥企业披露的环境数据并不令人满意,披露率仅为14%,尤其在关键实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赵立建表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严重不足已成为投资者无法做出更环境友好的投资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金融机构,通过应用货币化估算框架,对环境相关风险的识别和定价将有利于管理企业风险。以‘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为基础的法律法规越来越意味着企业应当披露他们是如何衡量和管理环境绩效的。而广大投资人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财务分析,而是应该通过采用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将环境成本融合到投资决策中,从而也帮助推动环境改善。英国Trucost公司亚洲业务主管黄超妮介绍。

十三五期间,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推动经济、能源和交通结构转型,中国需要大约每年2万亿元资金投向环保、能效、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领域,“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水泥行业预计需要至少2800亿投资规模。政府资金仅占全部绿色投资的10-15%,而余下的85%-90%需要从社会资本当中募集。解洪兴说:“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本土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是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投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清洁空气创新中心计划未来还将在其他行业深入探索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推广,进一步助推中国绿色投资以及绿色金融的发展。

相关报告请点击下载 

中文版:http://www.cleanairchina.org/file/loadFile/104.html

英文版:http://en.cleanairchina.org/file/loadFile/105.html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