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石,更是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央行与金融机构正加速将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战略议程,而我国在自然融资机制创新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政策推进方面已形成先行优势。在此背景下,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治理”等领域,强化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支持,并推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4年11月,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标志着我国统一的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正式建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相关具体披露要求也正在加速制定中。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这一系列政策突破为金融机构将资源投向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友好的领域指明了方向,也为研究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5年7月4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在浙江省湖州市成功举办。作为年会发布的22项重要成果之一,绿金委“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发布了2025年工作进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组成员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研究组共有成员单位48家,涵盖银行、资管、企业、智库、高校以及环保机构。今年3月,研究组召开了工作启动会并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成员单位的多元化参与,为研究组从不同专业角度,探索兼具科学与实操性的生物多样性金融新路径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研究组研究议题持续拓展与深入。2024-2025年,研究组在延续标准制定、自然相关风险管理与披露、产品与融资模式创新、市场化工具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行业自然受益转型、气候适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生物多样性信用等前沿议题。部分课题已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具体包括:
Ÿ 《<绿色金融支持可持续海洋渔业认定指南>金融团体标准制定》
课题单位:福建海峡银行、中国经济信息社
Ÿ 《基于<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研究》
课题单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证鹏元绿融(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银行
Ÿ 《欧盟可持续分类法生物多样性机制与金融可达性路径研究——兼论对中国可持续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实践的借鉴与启示》
课题单位:中国银行巴黎分行
Ÿ 《银行业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课题单位:江苏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
Ÿ 《陆上风电建设场址选址——对鸟类迁徙的潜在影响分析》
课题单位:中科星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Ÿ 《威海银行自然相关信息披露研究》
课题单位:威海银行、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Ÿ 《雅安农商银行开展自然相关财务披露(TNFD)的研究》
课题单位:四川雅安市金融学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Ÿ 《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研究》
课题单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证鹏元绿融(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Ÿ 《“与水相关”企业ESG和生物多样性管理》
课题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Ÿ 《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指数构建及融资效应》
课题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碳金融研究院
Ÿ 《生物多样性披露与环境保护主义: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混合研究方法的综合探索》
课题单位: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
Ÿ 《金融支持国家公园建设——以四川省为例》
课题单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融学会、阿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州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Ÿ 《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投融资模式创新经验——对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资金分析框架的借鉴与参考》
课题单位: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京代表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国家公园国家创新联盟
Ÿ 《探索生物多样性信用在中国落地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Ÿ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用核算与分析报告》
课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Ÿ 《基于气象金融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与气候适应协同研究》
课题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湖州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Ÿ 《沿海城市气候韧性战略及资金机制国际案例研究》
课题单位:保尔森基金会
Ÿ 《中国可再生能源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课题单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
三是组织行业能力建设。今年上半年,面向成员单位及行业伙伴,研究组组织并支持了自然相关金融风险识别与管理研讨会、企业自然相关信息披露实践交流会等多场研讨活动,汇聚了来自中英两国企业、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同时,研究组也通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等国际平台,系统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年会下午分设了八个平行分论坛,包括“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受益转型”“可持续信息披露趋势与实践”“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企业走出去”“绿色金融创新”“碳市场、碳足迹与碳金融”“绿色普惠与绿色消费”“气候风险、气候适应与绿色保险”“金融机构转型规划”。其中“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受益转型”论坛就金融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实现自然受益转型展开具体讨论。论坛由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蓓主持,邀请了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刘宁、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韫雯、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朱江、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长谢端纯、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行长喻晓岚等代表,分享各自在自然受益转型、地方实践探索、自然相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与资金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前沿研究与实践经验。
展望未来,研究组将围绕四个方面发力:一是让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管理和财务披露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落地,包括建立方法、开发本土工具与数据,支持金融机构披露实践;二是以人民银行正在编制的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为指导,结合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特点与生态禀赋,创新金融产品与融资模式,让自然资本价值显性化;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依托已成立的中英自然与生物多样性金融工作组,深化双方协作,同时研究组也会继续向其他国家推介中国良好实践;四是持续创新研究,汇编研究成果,出版生物多样性金融年度报告第三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金融2025年度报告》,为行业提供系统性的研究支持。
研究组诚挚感谢各成员单位与行业伙伴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欢迎更多机构加入,为生物多样性在金融部门的主流化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