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年会综述 ​| 2024绿金委年会“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平行论坛

2024-10-13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球GDP总量中有44万亿美元中度或高度依赖自然,未来十年,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将会成为最严峻的全球挑战之一。中国正逐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2024年9月21日,2024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通州国际财富中心顺利举办。在年会上午的成果发布环节,北京绿金院牵头的“绿金委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发布13项最新进展与成果,聚焦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相关标准制定、风险管理、产品与机制、信息披露等议题。“绿金委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成果发布图片来源:北京绿金院年会的下午分设十个平行论坛,其中“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论坛邀请了来自政策、金融、生态与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者,他们分享了各自在自然受益转型、自然保护地相关政策和机制、地方先行先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粮食与农业系统转型,以及金融支持国家公园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论坛图片来源:北京绿金院


年会的下午分设十个平行论坛,其中“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论坛邀请了来自政策、金融、生态与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者,他们分享了各自在自然受益转型、自然保护地相关政策和机制、地方先行先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粮食与农业系统转型,以及金融支持国家公园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论坛

图片来源:北京绿金院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自然倡议总负责人朱春全表示,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在未来十年全球面临的十大风险中排在第三位,这表明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实体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亦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他强调,80%的濒危物种和近危物种面临三大社会经济系统的威胁:粮食、土地和海洋利用系统,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系统以及能源和开采系统。预计到2030年,这三大社会经济系统有望实现自然受益转型,将为全球创造每年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和近4亿个就业岗位,同时可为中国带来每年2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已为化工、水泥、个人护理、农食和金融等12个行业制定了支持自然受益转型的行动指南,今年正在制定汽车、金属与采矿、港口和海上风电等行业的指南。朱春全表示,这些指南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或信贷决策时,找到具体切入点来评估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具体行动;同时,世界经济论坛期望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将指南中的转型行动与投融资工具和系统相结合,以实现量化和落地,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投融资活动。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分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政策以及社会资本如何支持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方面的见解。首先,她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全政府、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和资源利用过度等问题,才能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而OECMs恰恰关注的是保护地外可以由多元的群体参与和主导的保护措施。她指出,对于企业而言,自然向好转型会逐渐从自愿行为转变为受政策法规驱动的必要行动,例如,“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发布强调企业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披露方面应采取的行动,引导其在增加对生物多样性正向支持的同时,减少可能产生的负向影响。同时,她对OECMs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一是参与群体,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作为主体参与进来;二是资金来源,目前,OECMs主要依赖于社会融资和政府的资金支持。此外,针对社会资本如何支持OECMs这一问题,她强调,我国尚未建立OECMs的支持机制,而探索市场化金融工具(如生物多样性信用等)将是推动这一机制的重要举措。为实现这一举措,需要进行两项工作:一是进行敏感区域划分;二是建立适于本地的管理方式,特别是评估当地社区和企业等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意愿。

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行长喻晓岚表示,湖州市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以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认定的全球唯一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在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国际化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一是在金融制度探索层面,出台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二是在金融产品创新层面,安吉县创新“生态修复贷”助力矿山修复,支持当地红庙村启动“深蓝计划”,打造“村咖”旅游经济生态,实现年营业收入近3000万元;三是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主动探索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工具,开展《投融资项目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研究》,创建生物多样性风险湖州“数位图”;四是在社会资金引导层面,加强对安吉小鲵和下渚湖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宣传,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保护中。同时,针对在支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仅靠“保护”不足以提供足够资源支撑这一问题,她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要不断拓宽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路径,通过发展生物多样性特色产业等,为生物多样性恢复提供可持续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发挥政府的调控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分行党委委员刘芬表示,衢州市作为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唯——个国家公园试点区,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先行实践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标准建立层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开化县人民政府、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等共同编制了《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指南》;二是在系统开发层面,建立了融合生物保护区和濒危动植物等多个领域数据的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系统,重点构建了风险管理电子地图、风险等级评定和要点管理三个应用场景,便于银行对企业项目进行快速风险评估和管理建议制定;三是在政策制定层面,配合钱江源国家公园构建了财政、金融、保险三方共担的政策体系;四是在金融产品创新层面,围绕生态价值实现等推出了生态搬迁融资产品,逐步形成了“3+3”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五是在碳账户开通方面,自2018年起在全国首创了银行个人碳账户,并实现了账户贷款余额141亿,助力减碳降碳6.09万吨。此外,刘芬表示,未来,衢州市将继续推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系统化工作,与各方合作共同开发创新机制和金融产品,并深化与完善投融资领域的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及信息披露。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项目官员牛志明分享了亚洲开发银行近几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食系统可持续转型方面的工作。他表示,亚洲开发银行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作为重点工作方向。在国际层面,亚洲开发银行推动了东亚至澳大利亚迁飞区保护等重要项目,该迁飞区涉及22个国家及地区,亚洲开发银行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调动近30亿美元支持相关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国内层面,目前,亚洲开发银行正在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绿色生态走廊项目,并与国家生态环境部合作支持ESG相关的绿色标准制定。农食系统的可持续转型关注五个关键转型领域:紧急粮食援助、农业可持续价值链、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气候脆弱性和韧性提升,以及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等。同时,他指出,在亚洲开发银行正在制定的《国别合作伙伴战略》(2026-2030年)中,会重点支持能够提供更多区域和全球公共产品的项目,比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此外,他表示,未来亚洲开发银行会加大对私营部门的投资,中资企业可通过“走出去”战略,与亚洲开发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中。

阿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伟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了阿坝农村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相关工作:一是在绿色金融方面,阿坝农村商业银行制定了《绿色信贷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创了阿坝州第一个绿色信贷产品“绿易贷”、办理了阿坝州第一笔废旧金属回收“川碳快贴”业务;同时,阿坝农村商业银行是四川省第一批开展了环境信息披露的金融机构。二是生物多样性金融方面,阿坝农村商业银行促进了生态产品区域化价值实现,例如,采用“再贷款+企业+农户”模式,推动高山玫瑰产业发展,带动当地8000余人增收致富;同时,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保护模式,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等重点项目,推动地方生物多样性友好项目库建设,并以数字金融推动绿色金融,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养殖户+监管”多方合力的新型信贷融资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畜牧业抵押贷款服务”试点,有效解决了养殖户活体资产无法抵押的难题。此外,罗伟从以下四个方面强调了阿坝州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和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和特色:一是积极探索公益项目有效支持路径;二是积极探索“光电、水电+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模式;三是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支持绿色养殖;四是积极探索支持生态环境导向的保护性开发。

本次论坛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韫雯主持。她指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源调动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已出台一系列完善的政策和举措,接下来如何落实是关键。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实践正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贡献着好的案例。同时,她强调,随着政策和市场会朝着更加可持续、自然向好的方向转型,金融机构如能提前识别和应对转型过程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商机,就会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本次论坛由北京绿金院自然资本投融资中心组织协调。未来,北京绿金院将继续深化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相关课题研究,并持续牵头“绿金委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的相关工作,组织更多金融机构、政策制定者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探索创新型金融支持模式和工具,从而推动研究成果的落地和推广。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