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政策动态

加强金融领域环境风险分析 关注气候变化导致金融风险

2020-02-18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2019年12月21日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为“当前全球中央银行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的演讲,其中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宏观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2019年12月21日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为“当前全球中央银行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的演讲,其中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宏观金融风险。以下为演讲原文:

气候变化是导致经济和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大因素之一,具有“长期性、结构性、全局性”特征,正在引起全球中央银行的重视。首先,气候变化可能引发抵押品价值缩水和信贷条件收紧,在金融加速器和抵押品约束机制下,市场信号可能会放大气候变化风险的严重程度,使其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冲击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其次,气候变化是个很难逆转的过程,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金融机构往往仅关注气候变化的平均预期损失,对极端异常情况准备不足。第三,气候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存在“循环反馈”特点,气候灾害损失将导致信贷收缩,这将进一步弱化居民与企业资产负债表,影响经济潜在增速和产出缺口。因此,中央银行应具有足够的前瞻性,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冲击。加强金融领域的环境风险分析是推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宏观政策有效框架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金融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资金如何向贫穷国家转移。2009年哥本哈根谈判失败以后,金融部门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成为引领全球金融发展的新理念。2015年底《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各国开始重视气候变化中的金融风险问题。2016年4月,法国建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研究全球变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并在2017年由法国央行牵头成立了包括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在内的绿色金融监管网络(NGFS),目前该网络已有34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中国央行也是创始成员之一。IMF、BIS等国际组织也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今年10月,IMF秋季年会还将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题之一,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也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的宏观金融风险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物理风险,即未能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二是转型风险,即公共或私人部门为控制气候变化采取的有效政策及行动所带来的金融体系不适应性风险。这两类风险将通过资产价值重估、资产负债表、抵押品价值变化、风险头寸暴露、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预期波动等渠道,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冲击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

气候变化的宏观金融风险问题是一个前沿性研究领域。近年来,人民银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持续关注气候变化中的金融风险问题。一方面,加紧制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在我国六大试验区加紧试验和总结,以增强绿色金融项目本身的可持续性和金融体系的未来适应性;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对“碳交易——企业——银行”的压力传导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山西省为样本测算了气候变化对煤炭、冶金、火电三大行业财务指标及相关金融风险的具体影响。下一步,人民银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将关注三个命题:一是气候变化对金融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异质性影响及政策应对;二是气候变化风险对宏微观审慎监管的冲击和影响机制;三是将气候变化风险作为参数纳入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可行性及框架修正路径。

(节选自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的演讲》一文)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