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绿金案例 > 国内案例
7月4日,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上,湖州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谢耀霆代表湖州银行正式发布《湖州银行转型规划》。该规划是全国银行中首个系统对标国际框架、覆盖运营与投融资层面的高质量转型规划。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源地的唯一一家法人城商行,湖州银行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风险应对,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专业支持下,湖州银行积极对标G20转型金融框架,自2024年起启动转型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系统吸纳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转型计划工作组(TPT)等国际主流转型规划框架,构建了涵盖范围1至范围3碳排放的净零目标体系和科学减排路径。为保障规划顺利推行,湖州银行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和ESG委员会,在高管层层面设立转型规划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行低碳转型。
围绕自身运营转型目标,湖州银行秉持“发展”与“减碳”协同共进的核心理念,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聚焦节能改造、绿色办公、能效管理等措施,推动实现2028年自身运营碳达峰和2030年人均碳强度下降目标。
第二阶段,围绕2035 年完成全范围碳核算目标,强化核算能力建设,完善内部碳定价机制,推动各网点达到最低能耗。
第三阶段,锚定2040年自身运营范围1和范围2碳中和目标,通过采购绿电和CCER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在投融资领域,湖州银行将火电、纺织、化纤、有色、钢铁等五个碳排放占比高、转型潜力大的行业列为转型重点行业。通过企业实地调研,研究编制了适配客户工艺流程和技术特征的转型路径,提供“全周期、多维度”的转型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短期和中期碳强度下降目标。以纺织行业为例,湖州银行将动态跟踪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金融需求,支持企业实现工艺流程优化、装备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设计等转型策略,助力客户低碳转型。以2024年湖州银行纺织行业客户 0.63吨二氧化碳每万元的贷款碳强度为基准,2030年贷款碳强度相比基准年下降23%,2035年贷款碳强度相比基准年下降44%。
在业务管理方面,湖州银行综合考量客户气候风险、碳锁定风险等核心要素,将高碳行业企业分为高碳可转型与高碳不可转型两类,并对可转型企业实施分层分类管理,设立转型孵化库、转型初创库、转型成长库、转型领跑库,明确入库标准并配套信贷优惠政策,形成从识别、培育到扶持的闭环式支持体系,助力高碳企业客户低碳转型。
湖州银行转型规划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具体行动。未来,湖州银行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转型规划为指引,在国内绿色金融前沿领域探索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创新,为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湖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