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绿金案例 > 国内案例
产品服务创新,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2024年,湖州市金融系统围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发了系列金融产品,涌现了一批创新案例,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更多“湖州样本”。本期主要介绍两个湖州市2024年度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分别来自长兴农商银行和浙商银行湖州分行。
转型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案例背景
纺织行业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典型的高碳排放行业。长兴农商银行聚焦转型金融改革创新省级试点建设六大重点工作任务,深入探索纺织行业领域,持续深化转型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建设转型金融专营体系,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加快完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转型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湖州市发展转型金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落实落细发展规划。该行逐年制定转型金融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印发《浙江长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再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成立转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涵盖系统优化、体系搭建、低碳发展、强化宣传等方面共27项具体目标举措,将转型金融发展工作提升到战略层面,深入推进转型金融改革创新工作。
(二)融合流程,建立健全业务机制。全面运用该行自主开发的3.0版本“企业碳效平台”,将企业能耗、碳排放、ESG评分状况、负面信息事项等转型金融要素纳入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对业务流程系统进行改造优化,打通业务系统和企业碳效平台的壁垒,实现各类数据的自动反显。将企业转型要素的变化情况作为必要要素纳入企业授信报告和贷后检查报告中,及时了解企业在ESG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潜在风险,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实现业务数据与企业转型信息的高效融合。同时,为转型金融信贷业务提供绿色审批通道,扩大转型贷款审批权限,通过系统设置实现转型金融业务强制优先审批,提升办理时效。
(三)深化标准,完善转型产品体系。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等重点领域,打造逐步延伸覆盖全行业的特色转型金融产品体系,例如“纺织转型贷”“绿色护航贷”“节水贷”等,根据企业碳效水平和碳减排情况,提供差异化金融支持。同时,运用《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建立行内“转型金融支持企业库”,重点支持纺织企业转型升级。
(四)单列指标,建立专营服务机制。全年单列转型金融专项信贷规模20亿元,对信贷产品进行标签化管理,单列转型信贷产品利率定价。将转型金融产品运用纳入绩效考核、客户经理履职评价及星级评定体系,以转型金融信贷产品的差异化机制进一步提升转型产品运用。对转型金融信贷业务设置单独的不良容忍度,为该行各项贷款不良率之上3个百分点,同时制定转型金融贷款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推动转型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五)协同发展,聚焦服务科创技术。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转型技术研发企业的融资支持,统筹推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协调发展,开展多部门、多场景、多业务的协同创新,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创新亮点
(一)积极探索挂钩ESG表现的信贷产品,创新推出“ESG联动贷”。该产品贷款利率与企业ESG评分深度结合,根据企业ESG得分与同行业平均分的差值进行利率定价,在贷款到期时根据ESG评价等级的变化进行利率的动态调整,同时支持企业针对缺乏底层数据支持的ESG指标开展举证进行分数的提升,从而推动企业加强ESG管理。
(二)持续激发科技型企业发展活力,构建“科技企业画像贷款模型”。根据企业研发平台资质、研发项目、标准及专利等十余项指标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在长兴县人大、县委办、科技局、数据局的共同指导下,联合推出“科技指数贷”信贷产品,该产品具有纯线上、纯信用、高额度、低利率等优势。
(三)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优势,快速推动转型金融专项政策落地。持续深化转型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建设转型金融专营体系,真正实现单列信贷规模、单列风险管理指标、单列审批通道、单列资金价格、单列产品服务、单列绩效考核的转型金融全流程“六单”机制。
ESG贷款+保险
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案例背景
当前,ESG管理能力日渐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体现,需要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金引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湖州依托金融数据引擎,归集了环保、经信等24个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发企业ESG评价模型,自动生成企业的ESG评价报告和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ESG管理水平。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地方政府开发的数字化平台如湖州“绿贷通”平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能力,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
二、主要做法
浙商银行ESG评价体系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将ESG表现嵌入该行“浙银善标”体系。
企业ESG表现纳入信贷管理。根据《浙商银行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办法》和《关于落实“浙银善标”体系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该行对授信客户行内信用评级严格按照“浙银善标”等级评定,将企业的ESG表现纳入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
ESG挂钩产品政策体系,单独配置专项经营资源,确保应放尽放。授信对象方面,符合该行认定标准的绿色企业及转型金融客户均为该行授信对象;金融产品方面,设计特色金融产品“ESG表现挂钩贷款”;利率方面,根据客户或者项目的善标分类(ESG)等级确定贷款优惠方案,给予50-100BP 的利率优惠并挂钩企业ESG表现动态调整;授信额度方面,分行对单个客户可审批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评审政策方面,通过客户管理系统落实挂钩ESG表现的“浙银善标”等级认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在评审时效方面,分行层面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批、总行层面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三、创新亮点
(一)贷款利率挂钩ESG评价。首创贷款利率与企业ESG评分挂钩的贷款产品,得分提升则对应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以此激励企业持续提升ESG管理水平。
(二)提升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协同保险公司的风险减量专业服务,定期为企业培训、辅导和体检,围绕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和经营质效。
(三)开拓银保跨界合作新渠道。长期以来,银行和保险是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金融产品相对独立,在金融支持实体企业的过程中界限分明。本产品的跨界创新,实现了银行、保险和企业的三方共赢,开拓了银保联动服务实体企业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