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姜楠) 中国工商银行在卢森堡成功发行了首只“一带一路”绿色气候债券,在发行模式、规模、定价和投资者分布方面都取得良好发行效果,成为中资发行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次标志性交易。这笔“深绿”债券的发行在创造了多个市场纪录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在推广绿色理念和绿色金融全球治理方面的领先地位。
工行绿债发行创下多个市场“第一”
中国工商银行9月28日发行首只“一带一路”绿色气候债券。该笔债券由工行卢森堡分行代理总行发行,并于10月30日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的“环保金融交易所”(LGX)专门板块挂牌上市。
发行结构上,债券募集资金合21.5亿美元,覆盖美元和欧元两个币种,11亿欧元3年期浮动利率债券最终定价定为EURIBOR加55个基点;4.5亿美元3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定价为LIBOR加77个基点;4亿美元5年期债券发行利率为Treasury加99个基点,票面利率为2.28%。这笔债券获穆迪A1评级,为高等级无担保中期票据。
美银美林、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汇丰银行、工商银行(亚洲)为本次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有参与承销的投行人士指出,欧洲投资者对工行这次发行绿色债券很感兴趣。据了解,簿记完成时3年期欧元、3年期美元及5年期美元绿色债券分别获认购金额18亿欧元、6.6亿美元及6.1亿美元。
在投资者分布方面,3年期欧元及美元两个发行品种中,欧洲投资者占有率均超过了70%,不仅成功吸引了绿色专业投资者,还吸引了主权基金、保险公司和企业等多类客户。5年期部分则有84%被亚洲投资者认购,欧洲投资者认购部分占16%。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在接受中国金融信息网采访时表示,从超额认购和市场定价水平来看,“绿色”是完全有市场的,市场对于绿色债券有极高的热情和旺盛的需求。
据悉,这笔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工商银行“一带一路”已经投放或即将投放的可再生能源、低碳及低排放交通、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等四类合格绿色信贷项目。
该笔债券在发行模式、规模、定价、投资者分布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发行效果,同时也创下多个市场纪录。
工行于9月25日创建的《绿色债券框架》采用业内最佳实践,是第一个同时满足国际和国内最新绿色债券标准的框架,是第一个获得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第二意见的中资机构绿色债券框架。
本次发行的绿色债券是第一笔获得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气候债券”认证的中资金融机构债券,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获得“深绿”最高评价的中资发行债券。
本次发行的绿色债券是第一笔以“一带一路”沿线绿色项目为主题的绿色债券;同时创造了单笔发行欧元金额最大的中资绿色债券纪录。
“深绿”债券首发凸显中国绿色金融领域全球领先
本次绿色债券发行的最大特点就是“深绿”。
周月秋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该笔债券发行标准较高,获得CICERO“深绿”评价,满足绿色债券原则2017版也同时满足中国绿色债券准则,此外还得到了CBI授予的气候债券标准认证,表明这些机构对该笔债券在所投资项目对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是充分肯定的。另一方面,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方面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工行各业务条线资金使用方案由绿色债券工作组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框架,制定合格绿色资产清单,设置台账,逐笔记录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第三,在信息披露方面,工行在发行过程中承诺定期发布绿色债券年度报告,相关内容还将在《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同时还将邀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报告进行认证,监督披露的真实性。
周月秋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速贡献率达到30%,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绿色债券发行的成果与中国推广绿色理念有很大关系,也说明中国在全球治理,特别是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在绿色金融领域,工商银行已经率先开展了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压力测试研究,探索出了环境风险向银行信用风险的传导机制,测算出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前期以火电、水泥等行业进行了实证测算,关于钢铁行业的环境风险压力测试也已经完成。此外,工商银行还发布了《ESG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报告》,该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特点及企业特征,在国内商业银行尚属首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信性。不仅有助于银行识别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优秀企业客户、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对于引导绿色投资、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周月秋表示,本次工行发行绿债的实践也表明,研究是有价值的。在路演过程中,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绿色评级和绿色指数等研究成果为本次绿债的发行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投资者用实际行动对工行绿色发展的理念表达了赞同和认可。
在总结本次发债的经验时,周月秋还表示,成功发行一个债券或者金融产品都是基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相互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在政策方面提供包括信息服务在内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走出去”,才能从商业角度对政策、区域、国别风险进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