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G20助推绿色金融 完善体系仍前路漫长

2017-04-25  来源:华夏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通过减少未来的补偿成本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使金融资源配置向保护环境倾斜,增强整个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帮助金融企业应对环境风险并为其提供商机。.......

绿色金融再次成为关注的重点。

4月20-21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架构及全球金融治理、促进对非洲投资倡议、金融部门发展和监管等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通过减少未来的补偿成本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使金融资源配置向保护环境倾斜,增强整个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帮助金融企业应对环境风险并为其提供商机。因此,全球许多国家积极响应绿色金融的倡议,去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融资额增长了一倍。

事实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战略。今年是中国绿色金融事业发展的关键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为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绿色债券等35条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在各部门和机构的积极落实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境内外共计发行绿色债券约2300亿元,是2015年的30多倍,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近40%。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和能源的低碳转型需要较长的过程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样,金融的“绿色化”也有赖于政府、产业、金融、研究等各界的齐抓共进。基于中国的发展实际,应该努力推动绿色投资从债权融资向股权融资拓展,利用再贷款、财政贴息等多种工具鼓励绿色信贷,进一步做大绿色债券为中长期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发展碳金融和环境权益交易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

事实上,为切实推动“G20能效引领计划”框架下的能效合作,大力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积极响应国家绿色新兴产业政策,特别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战略,我国银行业积极启动绿色金融债项目,以充实绿色企业服务资金,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符合国家政策的绿色企业特别是绿色小微企业发展,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不过,央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陈雨露也提醒道,当前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构建完善高效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标准等手段,来打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绿色投融资瓶颈,有效制约污染性投资,防范“洗绿”风险。“洗绿”就是以绿色的名义融到了资金,却没投到绿色项目中去。

“当前,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构建完善高效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陈雨露表示。

周小川呼吁G20各方继续支持和推进绿色金融相关工作。 周小川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担任主席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7年的研究重点包括环境风险分析在金融业的应用和运用公共环境数据开展金融风险分析,研究小组将形成《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2017)并提交G20汉堡峰会。

绿色金融之外,周小川回应质疑时表示,有国家提出应关注全球失衡问题,中方认为更应关注全球失衡与现行国际金融架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现行国际金融架构存在缺陷,资本流动与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动呈反方向。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国认识到,金融安全网不够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危机救助存在不足,因此储备货币成为安全港,资金流向储备货币国。危机后,亚洲各国致力于发展出口,并积累外汇储备,购买发达国家的安全资产。本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发达国家为应对危机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此后随着其经济复苏稳固而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资本流动开始逆转。因此,应关注失衡与国际金融架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记者张智)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