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绿金动态

人行研究局绿色金融动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成功落地

2018-11-20   

....

绿色金融动态

2018年第15期(总第15期)

2018年8月22日


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成功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科学阐述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展林业碳汇,既恢复了绿水青山,又不失金山银山,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在花都区北部生态休闲带审慎探索试点开发碳汇项目。为有效落实该项工作部署,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加强与广东省发改委、林业厅等部门沟通合作,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通过健全林业碳汇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核算减排量、进行网上公开竞价等措施,推动广州市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广州市花都区区梯面公益林碳普惠项目于2018年7月成功落地,走出了一条碳普惠和碳交易相结合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新路子,这对推进我国环境权益融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推进背景


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之一,自2013年底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大部分控排行业企业主要产品单位碳排放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逐渐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领域。为此,广东省率先在国内开展碳普惠制 试点工作,2017年出台《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PHCER(省级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补充机制,从而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积极性,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社会建设新格局。


为积极落实《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关于探索试点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要求,结合广东省推进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际,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动加强与广东省发改委、林业厅等部门沟通,确定将林业碳普惠项目作为广东省碳普惠项目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并联合广州碳交易所共同指导广州市花都区区加快森林碳普惠项目探索实践。花都区作为广州市第三林业大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区林业用地面积35683.8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9%,其中生态公益林总面积1890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3.0%,主要集中在花都区北部生态休闲带。为挖掘该生态休闲带的潜在经济效益,实现林业碳普惠制项目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示范效应,广州市花都区选取花都区梯面林场管理中心为试点,自2018年2月正式启动公益林碳普惠项目,并于2018年7月成功向广东省发改委申报成为广州市范围内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


二、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成功落地的做法


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通过健全林业碳汇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核算减排量、进行网上公开竞价等措施,有效破解了当前林业碳汇项目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普遍面临机制体制不完善、减排量科学核算核证难、减排量交易难等问题,成功实现1800多公顷生态公益林碳普惠项目减排量于2018年7月4日在广东省发改委备案,共计产生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13319吨二氧化碳当量(项目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广东林业碳普惠减排量开发流程



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的成功落地,为当前我国林业碳汇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健全林业碳普惠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符合广东实际的林业碳普惠方法学。林业碳汇市场发展,首先破解碳汇计量和监测难问题。2017年6月,《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方法学编号:2017001-V01,适用于公益林项目)、《广东省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方法学编号:2017002-V01,适用于商品林项目)在广东省发改委成功备案,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碳普惠方法学习。上述两项方法学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下的相关方法学模板为基础,结合广东林业管护实际,以林业部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或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采用反映广东省林业经营普遍现状的平均水平为基准值,优于全省林地评价固碳水平、碳汇能力更大的项目才能产生林业碳普惠减排量,确保了碳普惠减排量核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制定林业碳普惠交易规则。受广东省发改委委托,2017年7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出台了《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对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的标的和规格、交易方式和时间、交易价格涨跌幅度和资金监管、交易纠纷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同步建成了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竞价交易系统。林业碳普惠汇制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的健全完善,为广东林业碳普惠项目探索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引入第三方机构核算减排量


林业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工作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一般林业经营主体难以自行核算。为此,花都区梯面林场林业碳普惠项目在2018年2月正式启动后,就委托第三方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为项目开发机构,依据《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对其权属范围内1800多公顷生态公益林在2011-2014年间产生的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进行核算。核算结果表明,项目林地年平均碳汇增长速率超过5.0吨CO2当量/公顷,高于全省公益林平均水平(3.3247 吨CO2当量/公顷);在扣除全省基准值后,项目共计产生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13319吨二氧化碳当量。上述林业碳普惠核算减排量经广州市发改局初审,并最终于2018年7月在广东省发改委成功备案,从项目启动到成功备案仅仅5个月时间。


(三)通过碳交所市场实行网络公开竞价


健全完善的碳普惠项目减排量交易机制,是影响碳普惠项目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安排。根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受项目业主花都区梯面林场管理中心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已于2018年8月10日正式发出该项目网上竞价公告。该项目竞价底价将根据竞价公告日的前三个自然月广东碳市场配额挂牌点选加权平均成交价的80%而确定,价格为12.06元/吨。凡具有自营或公益资质的广碳所个人和机构会员可参与竞价。竞买人需提前完成交易账户开户、报名申请等相关手续。结合竞价底价,以13元/吨的价格估计,预期该试点项目将能为项目业主带来约17万元碳汇收益。


三、成效及意义


开展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既恢复了绿水青山,又不失金山银山,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具体体现在:


(一)有效盘活绿色资产,提高林业主体经营效益收入。公益林砍伐受限,林业经营主体除每年拿到一定数额的补偿金外,不能流转、抵押融资,极大限制了生态林业的发展。广东花都梯面公益林碳普惠项目的成功落实,既盘活了“沉睡”的绿色资产,又提高了公益林经济效益,完善了市场化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双赢”。


(二)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此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广东生态公益林碳普惠制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化的有效路径,极大激发了林业经营主体抚育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等林业生产和其他生产经营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加森林面积及碳汇储备,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加快森林恢复进程,提高森林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切实增强林业生态系统的减碳、增汇功能。


(三)有效实现碳普惠与碳交易有机结合,促进碳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广东林业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方法学和交易机制的健全完善,涵盖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减排量核证、市场交易等全流程操作机制,实现了碳普惠与碳交易有机结合,在拓宽林业经营主体收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碳交易市场供给能力,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经济主体碳汇购买需求,促进了碳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