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工作动态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于6月26日-28日在贵阳举办,包括30多个分论坛和3个专题高峰会议。其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负责主办了1个高峰会议和5个分论坛。来自人民银行、证监会、环保部、国际金融公司、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中国民生银行、汇丰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高校近10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专题论坛,参会听众约600人次,中央电视台、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60多家媒体进行全程报道。现将绿色金融高峰论坛和5个分论坛上的专家观点纪要如下。
一、“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于6月26日上午举行。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到会致辞,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刘连舸、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项目联席主任Simon Zadek、国家开发银行评审总监郑旭东、全球环境基金会主席兼CEO石井菜穗子、中国工商银行信贷业务总监刘子刚、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银河证券董事长陈有安以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隋强等发言。应贵阳论坛邀请,马骏宣读了《绿色金融贵阳共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二是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绿色化的关键之一;三是发展绿色金融需要理念创新;四是金融机构应该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五是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政策支持和推动;六是构建支持绿色金融的法律环境。
二、“绿色金融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分论坛
如何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提升对绿色产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马骏指出,要强化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具体可以多种做法,包括:健全环境价格机制(如碳交易市场),财政贴息、增信、直接投资,健全法律环境(如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强制性绿色保险等),政府制定市场规则(如绿色债券市场规则),提升金融机构绿色投资能力(如提供公益性的项目环境评估系统),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等。
Simon Zadek介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研究,重点介绍南非、巴西、英国以及法国在环境和社会信息披露、应对气候方面绿色金融创新。他提出绿色金融已不是某一个国家正在进行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总裁Mark Halle认为,政府绿色采购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政府的采购可以运用绿色采购的标准,对整个绿色产业是一个很大的带动。
美国明晟公司(MSCI)高级管理研究副总裁Emily CHEW介绍低碳股权指数,指出绿色指数及相关产品可以帮助投资者选择绿色企业,督促上市公司改变行为方式,倒逼企业降低碳排放。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朱寿庆介绍绿色银行的国际经验。他指出,英国和美国的新泽西州、纽约州等都建立绿色银行,资金来源是公共资金、碳排放交易以及碳收入,但都是市场化运作。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气候变化及能源处处长Edward Baker结合英国绿色金融实践,指出对减排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级律师、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亚成强调了贷款人的环境法律责任的重要性,认为企业投资的项目如果造成环境风险,那么给其贷款的金融机构就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绿色基金与绿色产业融资”分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安国俊认为,针对投资于区域环境保护的绿色产业基金,应建立规范的PPP模式。互联网金融也可为环保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黄剑辉认为,一个绿色的银行金融体系应该是以绿色银行为主体,加绿色保险、绿色股权、绿色信用评级等。
国际金融公司绿色建筑中国项目负责人胡炳熙认为绿色建筑应具备的条件:一是以量化标准作为发展可扩展性的商业模式,二是从商业角度连接投资方、开发商和业主,三是利用创新的融资工具,四是吸收国际经验,做本地化调整。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三处处长周杨介绍生态环保项目PPP融资案例,主要内容包括项目采购,合同体系签订,项目后续执行、监督、移交等。
四、“绿色债券市场”分论坛
马骏指出,我国发展绿色债券市场要解决几个问题:绿色债券的界定与分类,对发债融得资金用途的封闭式管理,发债人的信息披露,第三方对绿色债券的认证和时候评估,审批程序的简化等。另外,还应该鼓励国内机构到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帮助做大离岸人民币市场,扩大中国绿色企业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在境外发债融资成本更低。
气候债券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认为,绿色不应该是标签,而是真正的环保。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必须要投入到最需要资金的环保领域。但是,很多投资者目前可能没有这种能力和分辨技能来判断投资到哪些领域才算是绿色或者募集资金是否运用到了绿色,所以必须要加强市场营销来告诉大众。同时,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债券募集资金是否真正用于绿色投资。目前,国际已经有一些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但仍有6000亿美元与绿色领域相关的债券都没有绿色标签,已有的绿色债券仍只占债券市场很小一部分。
汇丰银行中国金融机构业务总经理王生介绍绿色债券市场概况,相比国内监管推动、发行人推动,境外更多是一个投资者驱动市场。其次,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绿色框架、独立绿色债券认证机构出具的第二意见、专款专用的专设账户、更高透明度报告都是绿色债券区别于普通债券的特征。此外,绿色债券与普通高级债券在发行文件、定价上基本无区别,定价仍主要基于发行人本身信用,虽然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但还款来源也并不仅来源于绿色项目。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亚太区主管张顺荣指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除了财政补贴、税收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间接支持,如政府引导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投资者进入绿色债券市场,这些投资者具有社会责任,追求长期投资,资金充裕。税收方面,可以先设置一些简单比例,符合绿色条件的企业在所得税中可以按比率返还。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NAFMII创新部和国际部主任万泰雷认为,发展绿色债券,不仅要有道德高度,还要给参与各方带来经济利益的平衡。目前,全球绿色债券存量相对于债券市场总体规模还是较低,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逻辑可能是,先政府激励倡导,盘活市场后,市场自发运行。
五、“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与对银行的压力测试”分论坛
Simon Zadek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估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国际经验。英国是从保险业做起,法国政府宣布了一些新法律法规,开展了与环境有关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可能在2016年或2017年初开始实施。未来,BIS甚至巴塞尔协议的第三协议都可能考虑环境风险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英国NGO-2℃投资计划国际项目经理Jakob Thoma从技术层面介绍了国际做法。法国CO公司和安联保险一起做了一个新的估值模型,研究两个不同的气候政策在水泥产业会导致对利润的不同影响。同时还做了德国、中国、美国的地域分析,计算这两种政策会如何影响水泥厂商的利润。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介绍中国碳交易市场情况。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规则、系统、数据报送。目前,国内已经试点了债券、质押贷款、保理等产品,但仍然需要建立起一个相对科学的碳定价体系。
国家开发银行黄琼介绍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做的绿色信贷项目节能环保效益测算体系。国开行2008年开始针对节能环保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初步探索。2014年开发了电子化系统,按照银监会要求,确定测算对象为节能量、节水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等,同时明确了11类绿色信贷项目40多个测算模型,最后可以得到绿色项目信贷情况和环境效益,并且可以直接生成银监会所要求的报表。
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方智勇介绍兴业银行关于赤道银行的探索。2008年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在组织架构层面,将“赤道原则”融入公司治理战略,成立“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职职能部门负责“赤道原则”推广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在总分行搭建了分行级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机制。在制度建设层面,制定出台了环境领域节能减排项目认定标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评审规范和制度等,形成了涵盖基本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完整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引入了与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相配套的调查工具、分析工具、风险监测工具和法律文本。在流程改造层面,增加了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流程,并开发相关系统,形成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重要依据。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介绍工商银行关于环境压力测试的尝试。从行业层面切入,选择高污染、高排放的水泥和火电两个行业。考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排污这些标准的变化,并分轻、中、重度进行情景设置,通过模型专家运用工商银行大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在轻、中、重度的不同情景下,工商银行企业信用评级的迁移,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等。结果发现,一、如果环境标准提高,确实会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二、在环境标准提高过程当,企业会采取风险缓释的措施;三、模拟中选择的都是行业龙头,它们受到的影响度小于行业平均。
六、“绿色指数与相关金融产品”分论坛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忠认为,绿色股票指数可以为三类:一是ESG(可持续发展),二是环境生态,三是环保产业。ESG指数主要是指环境、社会、治理;环境生态指数主要是低碳、水资源、非矿物燃料;环保产业指数主要包括资源管理、污染管理和清洁技术。2008年至今,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已编制了一系列绿色股票指数,包括2008年开始发布的公司治理指数、2009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指数、2010年9月与意大利ECPI合作发布的第一条可持续发展指数、2011年2月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优点资本共同发布的低碳指数、2012年发布的环保产业指数、即将发布的与英国Trucost合作的国内首条上证180碳效率指数等。目前,国内A股市场涉及绿色股票的基金共10只,规模360亿人民币;建立在指数基础上的基金共5只,规模134亿人民币,占国内指数型产品规模的2%。绿色指数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证指数公司未来将关注于环保产业、低碳、节能减排、替代能源、环境检测等领域的指数;编制碳排放权的现货价格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期货和期权衍生品。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机构和主权客户全球负责人Fred Samama认为,政府在推动投资者“绿色化”过程中可以起重要的作用。比如,法国最近通过法案,强制要求机构投资者披露投资的环境影响信息,迫使更多的投资者成为“绿色”。另外,从降低长期投资风险的角度来看,机构投资者也一定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低碳指数不一定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但能使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
美国明晟公司(MSCI)高级管理研究副总裁Emily CHEW介绍ESG指数和绿色指数,指出应该将ESG数据与传统投资数据和指数融合在一起,使之能立即为机构投资者所用。低碳指数非常有用,可以传递非常明晰、有效的信息。评估碳减排效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需要更多的研讨。另外,需要建立环境信息的强制披露制度,让市场有充分信息来评估项目和企业的绿色程度。
英国Trucost公司亚洲业务主管黄超妮认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就是自然资本。自然资本与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一样,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本之一。自然资本所遭受的破坏都是有经济成本的,但这些成本没有被科学的测算并纳入到企业的损益表中。对自然资本进行估值,就是要推动环境外部性内生化,帮助投资者、企业、政府规避风险,把资金引入到绿色发展中去。Trucost公司和标普已有7年合作关系,领先推出了标普碳效率系列指数;和中证合作的指数,碳风险已经降低了80%,是目前指数当中碳风险最低的。2009年12月公布的S&P新兴市场指数,到2014年年底,其表现都比基准指数好;水效率表现最高的20%企业的股价走势也明显优于水效率表现最差的20%的企业。